2月9日,记者在中关村参观“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项目。 中新社发
与冬奥相关的经济板块早在数月前便已逆势上涨,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其中包括与冬奥直接相关的冰雪产业如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此外,在“科技冬奥”、“智慧冬奥”的主题背景下,数字人民币、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应用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冰雪旅游
3.4亿人次参与,入袋6700亿元
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天风证券报告显示,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国冰雪产业已经开始复苏,整体来看,冰雪产业景气度不减。2022年冬奥会等多重利好,预计冰雪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冰雪旅游将成为冬季旅游和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成果,预计2021-2022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收入达到6700亿元。
数字人民币
试点地区呈现“10+1”格局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同比当年6月30日数据,半年内场景数量增长6倍。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也是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一个重要场景。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当下试点地区呈现“10+1”格局,面向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以及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试点。
据悉,目前数字人民币应用已经覆盖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场馆、酒店、餐饮、商户、邮政、交通、医疗等5万余个场景,开立对公、对私钱包共700万个。
此外,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移动支付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各类主流移动支付方式已全面覆盖“食、住、行、游、娱、购”等各类生活场景。特别是冬奥会相关的交通领域,移动支付已覆盖出租、公交、高铁站、机场、汽车站、高速收费等各场景。
一位在冬奥会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在赛区内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感觉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区别并不大,但是相对更安全。最大的便利是,“有时候场馆网络维修,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常使用数字人民币。”
“云上冬奥”
AR等技术应用让观众身临其境
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一个月前,北京冬奥已经完成核心系统迁移上云。这是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过去,每届奥运都需要重复建设传统IT机房,并在赛事短暂使用后拆除。上云之后,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上云是绿色冬奥的重要举措之一。相比传统机房,位于张北的冬奥云数据中心通过自然风冷、浸没式液冷、智能调温等技术,实现100%无机械制冷,将热能耗降低至70%以上。
除了节能环保之外,北京冬奥的“全面上云”也带来了更好的观赛体验,据介绍,在云的基础上,视觉智能、算法、AR等技术在赛场的应用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例如,通过多角度智能合成技术,将多阵列视频组合成全景动态画面,由此带来大道速滑、冰壶等比赛更多维度的观看视角。
“科技冬奥”
数字人“手语主播”服务听障人士
在“科技冬奥”理念下,AI等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快速打破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
冬奥会冰壶比赛期间,商汤科技携手2022北京冬奥会官方转播商中国移动咪咕,以直播和分析解说的形式,呈现比赛过程中冰壶的运动轨迹曲线。对普通观众而言,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冰壶运动规律和当前比赛状况。
人工智能技术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还有数字人“手语主播”,不仅可以报道新闻,还可以进行赛事手语直播,这将给听障人士带来福音。
AI主播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音理解等技术驱动的手语翻译引擎及自然动作引擎,具备手语表达及手语呈现效果的能力,可提供专业精确的手语解说。据悉,首个AI手语主播有着“真人般”的皮肤、头发、眼睛,形象亲切自然,由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打造。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汪陈晨
综合新华社